-
电话:13379982777
-
微信:Ww18947660688
-
QQ:3596869382
-
邮箱:kangningsi777@163.com

(图片来源:神州杂志公众号)
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钩沉
“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诞生于洮河流域。
洮河在藏语中称其为“碌曲”,“碌”是水神之意、“曲”为江河之称,位于甘肃省南部,是黄河上游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李恰如牧场,并横贯碌曲,经过合作、卓尼、临潭,流入武都地区的岷县境内,然后北折再次流入临潭、卓尼两县,继续向北流经定西地区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渭源、康乐、临洮、广河、东乡等地,在永靖县刘家峡水库大坝上游汇入黄河,全长673公里,在甘南州境内流域长达330公里。
洮河流域约二万五千余平方公里的广袤乡土,是历史天空下被千百次眷顾的幸运之地,除了富饶美丽以外,她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和矢志不渝将西藏纳入祖国怀抱的政治巨人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和八思巴的不期而遇。
公元十三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历史上悄然发生了一起划时代的大事件,远在河西凉州的元太宗窝阔台的皇三子宗王阔端,向当时西藏最具政治号召力和宗教影响力的萨迦派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发出邀请诏书,恭请他莅临凉州共商西藏归属元帝国的大业。当时西藏尚处在吐蕃王朝崩溃后四百年的分裂时期,出于对本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希望结束吐蕃内乱的考虑,也为了继续弘扬以萨迦派教法为主的西藏各教派的目的,他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力排众议,终于促成了远赴凉州与阔端会盟的历史事件。年迈体弱的萨班,毅然决然率领两名侄子八思巴、恰那多吉和众多萨迦寺僧侣及大量经卷远赴凉州,去实现他归附祖国的大愿。
《萨迦格言》是众多藏族著名格言著作中诞生年代最早的作品,也是萨班除了经律论之外最具代表性并且具有社会实践意义的文学经典作品。作品重在说理,善于应用比喻,语言简洁流畅,形象生动鲜明;格言用词雅俗兼蓄,既有佛经掌故又有民俗民谚,深入浅出,别开生面,充满着浓郁的哲理。
洮河流域是多民族、多元文化集聚地带,这里有汉、藏、回、东乡、保安、撒拉、土等民族共同生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及其他民间信仰竞相绽放,和谐共处,语言、服饰、习俗、节日、民歌等民族传统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同文化之间不断的交流、交往、交融,相互嵌入、相互交叉、相互叠加的环境,为“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如今,为了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六百里滚滚洮河思想、文化、政治、旅游、生态长廊出现在母亲河的源头。由碌曲县委统战部和文化旅游局共同主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展馆,文化旅游局全权负责展品的收集、整理、布置等工作,参与人员不避寒暑、无论风雨节假,行程数万公里,利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千辛万苦走遍了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甘肃五个省份数十处地方,其中包括二个藏族自治县(甘肃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凉山州藏族自治区木里县)遍邀300位书法家,将457首萨迦格言用461幅藏汉书法和16幅唐卡的形式精心表现书写装裱出来。现在暂时收藏在县人民会堂的展览馆内部分对外展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对民族团结进步极其说服力的示范意义!
发扬与传承“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的神圣责任
“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内涵,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宗教问题十分关注。元代封萨迦派八思巴为国师,建立“政教合一制度”;明代“多封众建”,以众法王治理西藏;清代以扶持格鲁派治理西藏。历史发展证明了西藏各教派的形成,此起彼伏,都是顺应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大势。凡是顺应政治大势、服从中央政府、得到中央政府大力扶持的,就会迅速发展;反之,势力则会萎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清晰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了解西藏在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重大贡献和近代以来在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利益中所尽到的神圣责任,就是要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把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精神内涵,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缔造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义
(图片来源:神州杂志公众号)
一、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殊性,而这个特殊性的集中表现就是本民族的文化。“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既是该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标示”,也是维系该民族认同的文化纽带和支柱。
自元朝以来,“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在洮河流域地区落地生根,历久弥新,已经化为当地人民精神文化的脉络之一。从洮河流域历史上涌现的藏传佛教精英人士事迹当中可以证明,他们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坚定立场与“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面向未来,中华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依靠文化。传承和保护“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利于弘扬洮河流域藏传佛教人士“爱国主义”精神,助力藏传佛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和睦相处,共同繁荣;有利于营造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锻造当地优秀文化,丰富中华文化,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对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说,一个民族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很重要的原因是精神家园的安顿方式的不同。也正因为不同民族的心灵家园和精神安顿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也是一个民族保持自身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既包括该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也包括了基于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之上的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是本民族精神世界和心灵安顿方式,促进本民族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始终保持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统一。因此,“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在构建共有精神家园问题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三、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个民族的前行,都需要道德根基的支撑。从根本上看,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在于这个民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固然要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注重制度和体制的建设,但是,人如果没有了道德自律,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外在的强制性规范约束,那么,社会的正常秩序与和谐也将无从谈起。“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因为该思想以“爱国主义”“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为坚定立场,与中国当下道德诉求的时代潮流相一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传承与保护“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的建议措施
(图片来源:神州杂志公众号)
传承发展“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贯彻落实,也同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实际紧密相关,与社会生产生活、人民群众日常行为密切相连。
一、文化挖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洮河流域形成了丰富多元、灿烂辉煌的“多元一体”民族文化。既有别具一格的服饰、建筑、生产、交通工具等物质文化,也有源远流长的宗教、道德、哲学等精神文化。
洮河流域有许多历史遗址,在洮河源碌曲县境内有距今1700多年的“漒川”遗址,此外考古学家在洮河沿线卓尼洮砚乡、临潭县总寨村等50多处发现了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历史遗址,元朝时期八思巴在洮河流域讲经传法,传播民族团结思想,建寺修庙,必然留下众多历史遗址,但到目前发现较少。即便是那些被发现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开发,只是停留在发现,没能打造成一道“多元相容,贯通古今”的历史文化风景线。要充分挖掘丰富多元的洮河文化之魂,明鉴它的历史,建设当下洮河文化。
二、文化传承
树立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和自豪感,培养传承热情,只有对本文化的充分自信,才能有意识地传承和发扬。其次,文化传承还需要制度保证,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解决要传承什么,由谁来传承,怎样传承等系列问题。建立传承的保障机制,建议实施文化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行政管理制度,建立传承人才的培育制度,同时制定关于文化管理和开发的一整套政策体系,形成利于构建文化传承体系的保障机制。五是地方政府要建立协同宣传机制。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和宣传工作。
三、文化开发
建议打造洮河流域“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文化走廊,准确定位与开发创意尤为重要,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信息,对准历史遗迹着重建筑风格‘还原’或者模拟重建,再现“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精神传播载体,把握当地文化特色,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为一体,既要彰显民族特色,又要突出“八思巴文化”之魂,既可以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走廊’,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四、文化传播
全面把握历史资料,着重渲染“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做好图文并茂宣传,综合利用各项传媒进行有效传播,既要充分利用广电、报刊等传统媒介渠道,也要善于运用网络电视、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全天候、立体的、互动的现代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无法实现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兴盛。开发洮河流域“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文化示范走廊,发展十项工程:①洮河流域生态治理恢复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②洮河流域全域旅游开发与智慧旅游创建(则岔石林、尕海湖、郎木寺等景区连线);③探究“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脉络;④洮河流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⑤洮河流域特色种养的开发与战略储备;⑥洮河流域藏医药的研究与开发;⑦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金种子工程);⑧洮河流域牧区高寒乳制品的开发利用;⑨洮河流域全域无垃圾环境卫生整治项目;⑩洮河流域全民健康与医养结合的提升与巩固。洮河流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既是洮河流域爱国主义文化的再生和延续,也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文化需求。
总之,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民族团结与和谐稳定是永恒的主题,也是藏区社会发展并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必由之路。以创建洮河流域“八思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为契机,以甘肃碌曲境内生态环境为依托,以藏族文化为主与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为特色,重塑吸引力,构建新空间,创意新业态,形成新产品,营造有风景、有文化、高品质的国际知名河流文化传播长廊。这既是萨班和八思巴自古以来为之奋斗的历史寄托,更是几十万洮河流域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图片来源:神州杂志公众号)
(祁俊加,藏族,中共甘肃省碌曲县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柴大勇,北京商旅同舟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客座教授)
文章摘自——神州杂志公众号